中文 | ENGLISH
 

新闻资讯

 

当敲击乐遇见弦乐四重奏「击·弦」香港弦乐四重奏与李飚 —— 香港橙新闻专访

(2017-12-05)
2016年5月,一场名为「击·弦」的音乐会将在香港大会堂举办。演出设计得很巧妙,由香港弦乐四重奏与知名敲击乐演奏家李飚合作,演出罗萨洛、郭文景和皮亚梭拉等当代作曲家作品。
 
这是香港弦乐四重奏首次与敲击乐演奏家合作音乐会。曲目有中有西,有些欢快热烈,有些沉静悲伤。因顾及敲击乐声部,李飚将郭文景的《山之祭》选段与皮亚梭拉的三首作品(《天使之死》,《鲨鱼》和《自由探戈》)作了一些改动。香港弦乐四重奏四位乐手,又在李飚改编乐谱的基础上微调部分细节,令到弦乐与敲击乐的配合愈发顺畅。
 
「演奏室内乐,人与人之间、声部与声部之间的磨合很重要。」香港弦乐四重奏创办人王思恆告诉我。
 
以下半场皮亚梭拉三首探戈味道浓郁的曲目为例。起初,四重奏排练时,按惯例坐在椅子上。演奏至中段,旋律愈发激越热烈起来,四人都坐不住了,乾脆像李飚那样站起来演奏,直至全曲完结。演奏者之间的互动,乐器间的唱和,对于室内乐演奏者来说,是尤其重要的事情。
 
所以,香港弦乐四重奏成立二十三年来,如果不是遇到无法克服的情况(如成员离港或性格不合等),几乎没有人员构成上的变动。室内乐演奏,特别是弦乐四重奏,尤其考验成员间的默契程度。而在王思恆看来,这种默契正是从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得来。
 
如今香港弦乐四重奏的四位成员,都是香港管弦乐团的乐手。因为平日要完成乐团工作,四人通常要花费大量工作外的休閒时间,用在四重奏的排练与演出上。如今,四人通常每周见面二至三次,每次合练三小时。「我们只是练琴,并不多讲话。」王思恆认为,音乐人之间的交流,并不需要多费口舌,单凭音符和旋律,足够了。
 
香港音乐会之前,四位乐手参与北京国家大剧院「五月音乐节」。七月,知名结他演奏家杨雪霏邀请四重奏前往上海,合作一场音乐会,演奏专为结他与弦乐改编的巴赫作品。过去几年裡,这个香港本土四重奏越来越频繁地去往亚洲乃至世界不同城市表演。王思恆希望四人今后能多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,多做一些有益于文化交流的事情。
 
有趣的是,这场音乐会的缘起,正是由于四重奏在澳门音乐节的演出现场偶遇李飚。也是一场因音乐而起的缘分呢。

\